NOW健康/「老外族」壓力大腸躁症擾 從體內微循環做起

2020110523:28

▲因為體內微循環出現障礙,引起身體發炎反應、細菌過度生長、食物敏感性及情緒壓力等心理因素等,恐致使大腸激躁症更加重。(圖/NOW健康製作)
dooftw-imagebillboard-5271xf4x0938x0330-m.jpg
dooftw-imagebillboard-1584xf4x0938x0330-m.jpg

dooftw-imagebillboard-c2e9xf4x0938x0330-m.jpg
行李箱28+24吋 ABS材質 花花系列【Gate 9】
MJBOX多用途隨身包 多款選擇/附背帶 行李箱28+24+20吋 ABS材質 晶鑽系列【Bear Box】

文/陳木森/NOW健康

現代人生活壓力倍增,大腸激躁症(或稱腸躁症)儼然成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,事實上是屬於長期功能性腸蠕動障礙,雖不會對生命造成威脅,但有些人會因為經常性腹瀉、必須常跑廁所,除了腹脹、腹瀉、便秘、腹痛、感覺解便不完全等不適,也可能出現頭痛、頭暈、倦怠等非腸道症狀,而造成生活或工作上極大困擾。

大腸激躁症的發生 與腸道細胞內「血清素接受器」減少有關

若排除大腸癌或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可能性,除可能與情緒和壓力的誘發有關,醫學研究發現,身體的血清素有95%在腸胃道,5%位於在大腦,大腸激躁症的發生與腸道細胞內「血清素接受器」減少有關,因為血清素無法運送回到腸細胞,造成過多的血清素在腸道中停留,進而導致腸道的蠕動發生異常。

醫界發現,當腸胃出現功能性障礙時,會與腦部的神經產生交互影響的作用,因為腦部血清素能控制情緒,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,富含非常複雜的神經網絡,因此有「第2個大腦」之稱。根據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創傷醫學部研究顯示,「腸道微循環失調會引發壓力性潰瘍、腸道細菌移生以及腸道蠕動功能下降,若腸道微循環失調也可能造成多重器官衰竭」,若生活習慣、飲食不正常或壓力過大時,會導致腸道內菌種生態失衡,免疫力降低,就無法發揮正常功能,因為體內微循環出現障礙,引起身體發炎反應、細菌過度生長、食物敏感性及情緒壓力等心理因素等,恐致使大腸激躁症更加重。

雖然現代人多為外食族,加上身處壓力環境之下,飲食西化及3餐進食不規律,導致腸胃功能發生異常,近年醫學研究也顯示,腸道菌不只是居住在腸道中獨立的細菌,推測可能經由影響腸道黏膜免疫或神經系統,或釋放一些代謝物質,經由循環系統而影響中樞神經系統。腸道和副交感神經是直接串連在一起的,當壓力使得副交感神經的功能下降時,腸道的活動頓時就會惡化。

腸躁症成因複雜多樣化 從體內微循環做起可望改善

大腸激躁症的發生是慢性且持續的,成因複雜多樣化,透過飲食習慣改變、或是大量的規律運動,可能緩不濟急,從改善體內微循環做起,不僅能改善腸胃功能狀況,自律神經就能獲得平衡,身體的血液循環變好,良好品質的血液就會輸送到細胞各個角落,對於身體健康自然有大大的助益。

現代醫療科技不斷推陳出新,來自德國的非侵入性班默(BEMER)磁場物理治療儀的問世,讓民眾可以輕鬆不費力的方式,來刺激和調節體內微循環,改善消化系統循環不良的問題,目前是市面上唯一的低頻低強度脈衝電磁頻率,美國FDA更歸類為第1類醫療器材,能刺激微血管叢周圍的肌肉,進而達到放鬆血管、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。

要維持腸道健康,建議每天應補充足夠水分,以每1公斤約30c.c.水量,如60公斤每天應補充至少1,800c.c.的水,攝取足夠的纖維素,細嚼慢嚥、7至8分飽,持之以恆維持適當運動,輔以BEMER來加強體內微循環的健康作用,各種疾病自然不會輕易找上門。

更多NOW健康報導
▸講座報名/異位性皮膚炎難擺脫? 林明秀醫師來解答!
▸不是什麼都放冰箱就能萬年保鮮 藥品存放牢記3不原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