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一有胃痛就拚命吞藥,根據衛福部統計,每年國人吃掉22億顆胃藥,十分驚人。但你知道嗎?胃痛不一定都只是胃潰瘍的症狀,還有可能是罹患人數多達5百萬人的胃食道逆流的警訊!並且胃食道逆流的發生,和自律神經失調也有關係!《華人健康網》健康小學堂在日前所舉辦的「名醫教你養好胃」講座中,就特別邀請到肝膽腸胃科名醫蕭敦仁醫師,來教大家如何遠離胃食道逆流風險,聰明自救、打好一場保胃戰!(影音/攝影鄭名峻、江旻駿、宋美瑤)
胃食道逆流不是胃酸分泌過多!3大因素易導致胃酸反向逆流到食道
肝膽腸胃科蕭敦仁醫師表示,民眾之所以會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,其實並不是許多人想像的胃酸分泌過多引起;而是因為原先應該好好待在人體胃部,或消化後應往下進入十二指腸的胃酸跑錯位置,反向蠕動至食道導致。
由於人體食道不像胃部具有耐酸的黏液層,因此在胃酸反覆逆流下,便易導致食道因不耐酸而發炎、受傷,出現火燒心、溢赤酸、喉嚨卡卡、慢性咳嗽、吞嚥困難等症狀。
但是,為什麼胃酸會由下而上反向蠕動至食道呢?蕭敦仁醫師解釋,一般來說,造成胃酸逆流發生的原因,根據成因不同,主要可簡單區分為:腹壓過高、食道下方括約肌鬆弛、自律神經失調等三大因素。
●食道下方括約肌鬆弛:先天體質、懷孕、肥胖、疝氣,或不當的飲食習慣,例如:嗜吃甜食、油膩食物、抽菸、飲酒等引起。
●腹壓過高:肥胖、懷孕、暴飲暴食、穿著過度緊身衣物等。
●自律神經失調:個性(容易緊張、焦慮)、情緒、壓力、氣候、溫度(溫差)、女性更年期等有關。
想避免胃酸逆流至食道?維持副交感神經穩定,不讓交感神經過強是關鍵
其中,又以自律神經失調、不穩定的問題最常被民眾所忽略!蕭敦仁醫師提到,自律神經是屬於周邊神經的一種,又稱自主神經系統,是獨立自主運作、不受人體意志控制的神經系統,負責控制人體的每一個器官。而自律神經根據負責功能的不同,又可分成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大區塊。
若將人體譬喻為一台汽車,那麼交感神經扮演的就是「油門」的角色,能讓身體器官即時進入備戰狀態,面對外在突發的威脅;而副交感神經則負責「煞車」的功能,幫助抑制交感神經的過度反應,讓心跳、血壓、呼吸變慢,進而讓身體機能得到適度的休息。
而人體腸胃道中佈建最多的就是副交感神經,也就是所謂人體內重要的迷走神經。當人體處於緊張狀態下,交感神經就會過度興奮,導致副交感神經被壓制下去,進而造成人體腸胃的控制、蠕動失常,導致腹脹、胃食道逆流的發生。因此,想要避免胃酸反向蠕動至食道,引起胃食道逆流發生,如何維護自身副交感神經的穩定,不讓交感神經過強,非常重要!
自律神經失調釀胃食道逆流?如何發生?壓力、熬夜、溫差、更年期都是可能肇因
不過,到底是哪一些原因會導致副交感神經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呢?蕭敦仁醫師表示,首先第一和現代人生活型態的改變有關,民眾在普遍工作、生活壓力大、熬夜晚睡下,容易使交感神經長時間處於過度興奮狀態,造成副交感神經難以發揮正常的調節功能,自然也就容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問題。
除此之外,處於更年期階段的婦女朋友,因為受到女性荷爾蒙降低影響,也會導致副交感神經下降的發生。另外,值得一提的是,人體自律神經也會受到氣候、環境的溫度變化的影響,蕭敦仁醫師提到,其在臨床門診上就觀察到,每逢春秋換季、早晚溫差大時,因胃食道逆流前來就診的病例會明顯變多。
早晚5分鐘,快快吸、慢慢吐!善用腹式呼吸有助穩定自律神經,防胃食道逆流來找碴
也正因為自律神經不穩定,是導致現代人容易出現胃食道逆流問題的一大原因之一。因此,蕭敦仁醫師也強調,如果民眾可以重視自己的自律神經問題,適度學會放鬆、紓壓,把自律神經調整好;同時,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,想要擺脫胃食道逆流並非難事!
蕭敦仁醫師在講座上也特別和大家分享,自己如何透過腹式呼吸,來平復情緒、抒解壓力、穩定自律神經,以及進行時需要注意哪些訣竅?其提到,腹式呼吸是傳統被稱為吐納,很重要的一種功夫。
★腹式呼吸
正確的腹式呼吸步驟為,在吸氣過程中,保持肩膀不動,只透過腹部呼吸,吸氣時將橫隔膜往下壓;吐氣時,盡可能放慢速度,慢慢的吐氣,別一口氣將氣吐盡。當吐氣時間較長時,有助於喚醒人體副交感神經,使其重新恢復元氣、正常運作,讓自律神經從失調趨近穩定。
建議頻率:早晚各練習5分鐘。
Tips:吸氣的時候快,吐氣的時候慢。吐氣盡量維持又勻又慢的速度,若能練習到1分鐘呼吸3~4下為佳。
【醫師小叮嚀】:
最後,蕭敦仁醫師也提醒,如果民眾在調整日常生活、飲食習慣,並適度從事腹式呼吸之後,胃食道逆流症狀仍是未見改善,則應儘速就醫,尋求專業肝膽腸胃科醫師的協助,釐清病症發生原因、積極治療較有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