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響的不只呼吸道,PM2.5竟然會增加這五種疾病的風險

2017101821:32

PM2.5一直是近年來很熱門的話題,在日前(17日)國衛院舉辦「空氣品質與健康」研討會上,發現除了一般民眾所認知的呼吸道問題外,因為這些細懸浮微粒因為更小,更容易吸附有毒害物質,藉由肺部呼吸交換氣體後,經微血管傳遞到全身,影響其他器官,下列五種可能是很容易被忽略,卻是因PM2.5而誘發的疾病。

 

呼吸道

 

細懸浮微粒藉由呼吸進入人體體內後,穿透纖毛和黏液後,抵達支氣管和肺泡,在交換氣體的同時,也交換有毒害的物質,進而影響肺部換氣,使肺部功能下降,誘發氣喘、慢性發炎,讓抵抗力變差,更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,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病。

 

高血壓、心臟病

 

當有毒物質進入血液後,容易誘發慢性發炎,出現局部心肌發炎,形成體內氧化壓力,容易產生血管硬化、血栓,甚至是對最內層的血管內膜層造成傷害,使得血管內膜增厚、血管狹窄等高血壓症狀,增加誘發腦中風、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
 

糖尿病

 

當化學物質攝取過多或沉澱在胰臟時,會影響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能力,讓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,胰島素阻抗增加,肝臟葡萄糖代謝下降、糖質新生增加,就有可能會形成糖尿病。

 

失智、失能

 

當腦長期沉澱或攝取過多的化學物質,就有可能破壞腦部微小血管,進而影響腦部的運作功能,造成腦部發先,增加中風或失智的可能性,甚至直接造成神經性退化疾病。

 

癌症、死亡

 

台灣十大死因中,有七大死因和PM2.5有關,其中,九成不吸菸女性和四成不吸菸男性罹患肺癌,PM2.5很有可能就是元兇;而長期的慢性肝炎若持續半年以上的話,則容易造成肝硬化,更進一步發展成肝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