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癢,許多人都會拿棉花棒掏,殊不知耳屎愈清長愈多,而且會搔癢、發炎,耳屎栓塞的問題就愈容易纏身。
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,「耳屎」被污名化,「耳蠟」比耳屎更能形容耳耵聹,它會在耳道皮膚上像打蠟般使耳道像被保護膜包住般,事實上耳屎不但不是「屎」,還是耳道很重要的保護。
耳屎是由外耳道皮膚中一種稱為「耵聹腺」的皮脂腺分泌的黃色黏稠分泌物,混合外耳道上皮皮屑所組成,耳屎可以讓耳道呈微酸性,可防止黴菌等有害菌種感染,並黏住進入耳道的灰塵等,同時也能隔離耳道,讓耳朵進水排出來後,仍可保持耳道乾燥,而且耳屎有種味道,可防止小蟲接近。
其實耳屎阻塞,大多是因為亂挖耳朵挖出來的問題,因為不停清耳朵,耳道耳耵聹腺被刺激會不正常地大量分泌,同時因為耳道失去保護也容易被黴菌感染。
周宗翰指出,耳垢乾濕與體質有關,耳垢變化也可看出腎氣的蛛絲馬跡;耳垢有臭味與感染有關;耳垢變多則可能是身體燥熱、熬夜或過度刺激;乾性耳垢突然變得比較油、濕:腎氣變虛,代謝功能失調;濕性耳垢突然偏乾:身體燥熱所致。
作者【記者戎宿安/台北報導】 | 台灣新生報 – 2016年7月25日 上午12:00
|